心理健康标准
心理健康标准
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,善待他人,适应环境,情绪正常,人格和谐。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,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,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。具体地说有下面几点供参考:
一、有足够充沛的精力,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。
二、有适度的安全感,有自尊心,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。
三、处事乐观、现实,客观,态度积极,乐于承担责任,事无巨细不挑剔。
四、应变能力强,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。
五、能适度地自我批评,不过分自责,也不过分夸耀自己。
六、在日常生活中,具有适度的主动性,不为环境所左右。
七、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,遇事理智,冷静、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,无过度的幻想。
八、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,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。
九、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的动机和目的,了解自己自身条件,客观地估计自己的能力。
十、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,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,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。
十一、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打算。
十二、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,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。
十三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,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。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,能保持自己的个性,既不过分阿谀,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,有个人独立的见解,有判断是非的能力。
十四、善于休息,睡眠良好。
总之,心理健康的人应是智力正常、情绪健康、意志健全、行为协调、人际关系适应、反应适度、心理特点符合相应年龄。
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,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。人们掌握了人的心理健康标准,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,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。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,就可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,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。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了心理健康标准,就要及时地求医,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。